close
訪問/記錄:許富雄同學、陳曼羚同學

整 理:彭淑宜助教




對於關心司法訊息的同學而言,「謝在全」這三個字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因為他正是新上任的三位大法官之一;同時,他也是在東吳上課的老師;不過,同學們千萬不要誤會了,他可不是教授「債權」的老師,而是教授物權法的大師。每次上課前,老師總會提早五分鐘到教室,下課時也會多停留在教室,如果你還不明白老師的意圖,本文將給你答案;如果,你對他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他“很會教物權!”的粗略印象裡,則本文要徹底顛覆你既有的概念,帶領你重新認識謝在全老師,重新瞭解他的教學風格。

求學過程&成長階段


謝在全老師生長於四十年代,在那個農業社會的年代裡,能讀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老師幼時所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在於是家裡貧困及求學路途遙遠,這可和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課業壓力不太一樣,同時,也是我們所難以想像的;然而,那時的學生若要讀初中,是要經過考試的,所以課業壓力也依然存在。

因為老師家裡環境不好又位於鄉下,所以在面臨繳補習費時,常會感到困窘;而從老師家裡到學校的路程,要走上五十分鐘,每當下課回家,就是幕色漸沉時;尤其那時候電燈還不普遍,回家的路上都沒路燈的照明,老師獨自走在昏暗的小徑上會感到害怕,而且,父母也會擔心老師的安全;另一方面,因為老師是務農人家的子弟,所以有空時常要幫忙做家事,可不像現在的學生可以專心讀書;再加上,那時候因為沒有電燈,需要倚靠「油盞燈」或「蓄電池」的電燈,所以唸書不可能唸到很晚,也因此養成了老師在學校就把課業作完的習慣。





*在全三窟* 宿舍、教室、圖書館


在大學時代,老師覺得語言對於法律人而言,是一種很重要的工具,所以在大一時,老師參加健言社,除此之外,其它時間用在讀書上。一方面是有感於家裡窮困,另一方面則是老師對本身的要求和期許。對出身於農家的老師而言,「想辦法把自己健全起來」是迫切的心願,因為依靠家裡的幫助,只是暫時的,而且是有限的,唯有把自己健全起來,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所以,老師當時最大的希望是在畢業後,趕快找到工作,達到經濟自主,也因此老師就把全部的心力放在課業上。此外,據老師親口述說,他除了生活費外,沒有其它的錢能看電影或從事其它休閒活動。而老師在大學時代唯一看過的一場電影,電影票竟是房東送的。所以,在大學時代裡,宿舍、教室、圖書館是老師最常去的三個地方。因此,老師大學的課業也才能獲得紮實的基礎。

大家都只是平凡人,只要按步就班的讀,實實在在的唸,就會有紮實的基礎。而且,觀念清楚就容易看出問題的爭點。老師特別提醒同學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楚,要把老師所教的教科書唸熟,唸熟後再去和其它書本的說法做比較;當然,如果能常與老師互動,學習每一位老師做人做事的方法及治學的態度,自會有額外的收穫。這是老師在大學時代的遺憾,也是現在下課時間老師仍留在教室的原因。

此外,同學們也可以選擇一個社團加入,學習人際關係及瞭解社會的實態,以彌補年輕經驗不足。同學們不要長期待在象牙塔內,尤其是身為一個法律人,對於人際關係更應多加了解,且關懷人們的歡樂與痛苦。有空可以走走孤兒院或老人院,一方面可以藉此了解人生的些許意義,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法律人可以為社會奉獻些什麼。





善加利用現有資源 必能收豐碩之果實


老師在大一時讀的是政治系,大二時才轉入法律系,主要的考量是自己沒有背景,唸政治並不是那麼地適合自己,而選擇法律系最主要的想法,則是覺得法律較容易謀生,也正因如此,所以想要在畢業後能馬上通過考試,及格後生活才能有著落,不用再靠家中補助,甚至能為這個家出點棉薄之力。

而出國留學的願望,是老師計畫已久的目標,不過這個目標並不是在畢業之後就馬上達成的,而是在老師當了七、八年的司法官後,才得以實現。而老師出國進修的動機是因為他在國內唸了這麼多年的書,存有想和國外教學內容比較一下的念頭,瞭解國外的研究方法能否可以給我們一些幫助。在考取司法官後,老師便全力投入英文的學習,因為在大學時代,老師把全部的精神放在法律的專業科目上,英文對他而言,在原本基礎就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就更顯得很陌生。老師所以會想要到美國去留學,最主要還是經濟上的考量,因為當時留美的獎學金比較容易取得。但現在老師回想起來,卻認為當時僅一意想出國而沒在國內讀研究所的作法和決定並非完全正確。

所以,老師對我們一再強調,能否達成心中的目標,最主要是在於有沒有把自己手頭上的資源及學校給你的東西好好地運用;簡言之,做事情要先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善加運用,使其發揮最大的功效,如此一來才會有所收穫。





赴美取經 影響深遠


在國外唸書給老師最大的啟示是語言要唸得很好,不然會交不到朋友又得不到教授的重視。通常同學們總會認為到美國後再加強語言即可,但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在一年之中要拿到學位),若先把語言學好,則能事半功倍。

老師在美國最大的收穫就是看事情的角度增廣不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思維一件事;此外,老師也取得碩士學位。老師更有感而發的說,如果沒有碩士學位,他就不可能在大學教書,所以,這一路走來,對老師的影響真的很大;在取得大學教席的資格後,老師便可以把實務上的見解融入學說理論中去教授學生,讓實務和學說相互印證,同樣的,老師在處理實務問題時也會把學說理論和實務見解相互融合。





事先預習 成效宏大 體系架構 面面俱到


老師建議同學在研讀法律時務必要事先預習,利用假日或空閒時間,將下一次上課的範圍瀏覽一遍;老師同時也建議同學可以先找一本簡單扼要的教科書(例如:鄭玉波老師的書),很快地讀過一遍,就能初步掌握大概的體系架構,等到上課時,也不至於聽不懂。而老師在上課時,除了物權法上的概念,還會加入了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法等問題,目的就是要提醒同學注意相關的問題,這樣思考才不會侷限在一個小點上。

另外,老師還附註說明一點,若同學要利用寒、暑假打工或出國遊學,則可以利用打工的時間或遊學的時間,帶下學期要修的書籍去看,這樣一來,不僅學到了經驗,也不會荒廢了學業,如此得到的成效會更多。





相互比較 熟能生巧


老師大學時代考試的命題方式,主要是申論題和比較題,這和現在考試的出題方式雖不太一樣,但他準備考試的精神及讀書的態度,仍是值得我們效法的。老師準備考試最主要的方法是熟讀教科書。在大學時代,每到考試前,他一本教科書可以唸到三遍,熟到這一頁的重點是什麼他都知道。而且,老師會在課本上做些小筆記,擷取別本教科書的說法以相互比較。另外,當時出題傾向於比較性的問題,譬如像問撤銷和撤回的不同或拿物權和債權的問題相互比較。要把相關的問題相互比較,才能知道到底懂了沒有。雖然這和現在考試的命題趨勢不太一樣,但是,老師還是覺得若能把基本概念建立起來(也就是要把教科書讀得滾瓜爛熟),則當出現實務上的問題時,我們就有能力知道爭點在什麼地方。老師所要特別強調的是:「重點不在於已熟讀實務問題或懂得解題技巧,而是在於你聞不聞的出老師到底要考你什麼」。此外,老師也要求同學們作答的方法,要依邏輯一步一步推演,將一個一個的爭點依次解出,有條理的把知道的答案寫出,若是不知道推理過程而光寫結論是沒有用的。





人生有夢 逐夢踏實


老師建議同學們在唸物權時,就要把物權編修正條文拿來和現行條文比較。老師特別叮囑,若同學只看修正條文,是看不懂它所改的內容,一定要和現有條文及書本相互對照才會了解。不過,關於要如何準備物權編修正草案的相關問題,同學們也不用過於緊張,因為,修正條文的相關問題,老師在課堂上都會提出。

能當上大法官是法律人至高的榮耀,也是對於一個默默為法學領域貢獻心力的法律人,最好的肯定。然而,儘管法學素養專精如老師者,仍會遇到瓶頸,而當老師遇到瓶頸時,他的解決之道仍是多看書。他會多看書以提高對問題的靈敏度,就筆者所知,老師在面臨許多公法上案件時就是抱持著這種態度,這種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在老師上大學之前並沒有做生涯規劃;直到他考上司法官之後才開始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剛開始,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去學習語言,試著為出國的道路做好準備;在達成這個目標後,第二個階段便是學習民事法領域,因為老師總覺得在刑事法方面不是他的興趣;老師第三個階段的規劃除了案件審理外就是教書,把實務和理論相互結合、相互貫通;第四個階段的規劃是寫書,而這個階段的願望也達到了。唯一不在他人生規畫之內的,就是當行政首長;然而現今走到這條路,也有它的意義存在;因為,一般的法官大都埋首於案件中,思考、處理方式難免侷限於案件內,很難跳脫出案件的範圍,可是當法官一但走入行政領域內,他的思考和作法比較廣面和先前看事件的角度有所不同,在祝賀老師終於走出一條屬於他自己道路的同時,同學們也別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儘早規劃自己的人生,開拓屬於自我的生活。





語言專精 如虎添翼


老師認為同學們在學生時代,時間的分配大部份仍要放在課業上,社團的參與雖可豐富同學的經驗,開啟學習事物的另一扇窗,但是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千萬不要參加過多的社團;另一方面則要和老師多多互動、相互溝通,更要以務實的心態學習課業,不要只針對考試而讀書。再者,更要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像研讀學校開設的英美法課程,就是在法學外增強語文能力的難得途徑,研讀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總會有代價。作為一個未來的法律人,一定要有一種外國語言是你所專精的,若是你又懂得第二種外國語言,則無疑又多了一項獲取資訊的利器,就如同老師因為懂得日文,所以才能吸收日文方面所需要的相關資料。



享受權利 更要負擔義務


現階段同學除了要把專業知識建立起來以外,還要參加社團以彌補經驗的不足。現代的人過份講究生活品質,常忘了別人所應享有的權益,換句話說,身為一位法律人,不要忘了和權利伴隨而生的是義務,不要只想到應享有的權利,而忘了應該付出的義務。此外,在任何行業中想要出人頭地都是很辛苦的,都要有為這行業犧牲奉獻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就好比必須將「司法是為人民存在」與「國民主體意識」的觀念放在心中思考;而對人文關懷的程度則是能否把案件處理好的關鍵。

雖然老師不否認我們的司法環境仍有待改善,但是他也提醒我們別忘了,仍然有為數不少的法官在默默的耕耘,為司法的改革無怨無悔的付出,司法才有現今的模樣。



按:筆者在和老師訪談近九十分鐘後,不但被老師求學的精神所感動,更令筆者敬佩的是老師從不抱怨司法環境的不良,逕自堅守崗位盡力做好分內工作的敬業精神。這也正如老師所說的,不管在任何行業中,總要有為這行業犧牲奉獻的精神,要花時間去經營、投入,才會有所成就。「山即不能走向你,你就應該走向山。」,老師在下課時間都留在教室,同學應該珍惜機會,多多向老師請教!

轉貼自:http://www.scu.edu.tw/lex/a3-2-1999-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cknom09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