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荒亂、不忘形。
目前分類:隨性說的道理 (10)
- Jul 28 Thu 2005 19:24
隨~
- Jul 05 Tue 2005 11:23
或許
如果一切都須或許,那麼或許僅為機率,
機率只是一種賭注的或許。
如果只須部分或許,那麼或許淪為臆測,
臆測必為一項唯美的或許。
如果一切不須或許,那麼或許則為無知,
- Jun 30 Thu 2005 18:01
平順自然
友誼與親密關係都是如此,當你強迫對方或是太多努力,
結果可能把對方推得更遠。讓人際關係在最自然的時間與
方式下發展、成長,就有機會產生神奇的聯繫。
- Jan 24 Mon 2005 23:39
新體會之五~苦力論
有人認為付出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故覺得別人若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多,那些人的心理就不平衡,
但若按反面的想法,別人或許是比較懂得技巧或說難聽點只是單憑運氣,對這種事不満根本就末名的生
氣。過程是很重要沒錯,但如沒有體會的話,這之間只不過是水過無痕,白走那一遭。
如果付出真的須要一定代價的話,那麼所經得痕跡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跟本別去再意別人如何,只須自問是否有過經驗即可。
- Jan 24 Mon 2005 10:09
新體會之四~從低!?從高!?
萬丈高樓平地起,枕木起於毫木,「從低」何嘗為一種基礎,無低哪有高,無底哪有頂,從這看來,低
有其必要性。
就像學一項技能時,大部分是從最低階的做起,爾後,一步一步地往更高階的地方推進,因為關聯性之
故,使得「從低」的過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推理的話,無事無套用其方法的話,
那勢必能馬到成功。
- Jan 23 Sun 2005 23:32
新體會之三~欺瞞
善意謊言是美麗的過錯,亦是必要的措施,或許當下行為人本身只是基於關心當事人的立場而述說,但 真的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嗎?我想這應該是因人而定,但能看人說出適當的話,對一般人來說,這的確須 要一些技巧的使用。 如果欺蹣本身只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話,那麼它既非是美麗的亦非必要的,而是醜陋和詐騙的代名詞。 但我覺得欺瞞在行使時,行為人多少會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流露出,而且說得不好,又容易讓當事人認為 是蓄意欺騙,所以這本身也算是一種說話高階的藝術吧! 畢竟,這種技巧還是得看些經驗的,而非只是邏輯的誘騙。 ~~~言語本身並無是或非,這只是看行為人當下的心理,如何去看待輕重
- Jan 21 Fri 2005 23:56
新體會之二~執意
執意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就算會違背別人的好意,但應該要的、想要的就一定要去做
否則還談得上執著嗎?
這畢竟是不自己後悔的選擇,亦是自己想要的,才夠稱得上。
- Jan 20 Thu 2005 23:19
新體會之一~過錯
過錯是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的。
就像一般不是當事人認為東西被偷是因為當事人的疏失,不責怪偷東西的人,反倒責怪當事人
沒把東西看緊。這種看法是一種過錯嗎?我想答案並無絕對的,但我自己本身覺得當事人自己
的疏失固然有錯,但倒可不必承擔所有的過錯,如果依一般非當事人的邏輯的話,不就等於東
西被偷是當事人自己活該,這難道跟行為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 Jan 19 Wed 2005 00:39
心體會~
只有增長知識和經歷~
才能站在金字塔的頂端~
看到更遠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