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何要比較,
不就是為了能夠知道更多,
且不干於坎井之蛙之見,
而出現的對照組。
知道別人的事而相形之下,
就顯示出自己的差距,
進而引發自卑心作祟。
但為何會出現自卑心,
豈非為得失心影響,
而失去比較的效用。
當試著去瞭解更多事時,
就容易發現有些事不是想像中的困難,
或是難以達成。
相對的亦有可能出現負面影響,
就是容易畫地自限,
進而逃避面對真實的一面,
引發無關緊要的得失心。
換個角度看,
這的確是最大的阻力,
但要如何化阻力為助力,
讓絆腳石成為墊腳石,
這又是另一項課題。
換言之,
比較是相對必要存在的,
蓋其為雙面刃,
能成為助力亦能為阻力。
要如何刺激志氣,
而非灰心喪志,
這些都得依賴心境的調整,
亦即所謂自我治癒。
使比較發揮它的效用,
才是瞭解更多事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cknom09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